advertisement

韓國餐廳點米飯時的不鏽鋼飯碗大同小異 源於國家統一政策?

常說,韓國人傳統是吃米飯的民族,三餐總是離不開必要地吃飯,才會感到滿足。只是,每次在韓國餐廳點米飯時,店員端上的米飯,全都是大同小異的不鏽鋼款式,連大小容量也近乎劃一,為何會是那樣?

韓國餐廳點米飯時的不鏽鋼飯碗大同小異 源於國家統一政策?

原來這跟韓國政府早於 70 年代的國家劃一政策有關。原來直至 20 世紀 70 年代末以前,由於韓國國內種植與生產大米量少,大米大多都依賴進口供應,因而對韓國人而言,大米一直是珍貴的食物。只是,60 至 70 年代隨著經濟發展,韓國工人工資水平不斷上升,外出就餐的需求也大增,在這種情況下,各飯店便始以飯量進行競爭,以爭客源。

大米總是不足,餐廳卻大力推銷米飯競爭,為此當時的朴正熙政權便展開了「節約大米運動」。就在 1974 年 12 月,宣佈在首爾市執行新餐廳供米飯「義務化」措施,例如先要求餐廳做飯時只能以七分或九分米,另外亦必須在飯內摻雜 25% 以上的大麥米,以減少大米耗量。此外,每週三和週六將定為「無米日」,從當天上午 11 點到下午 5 點,餐廳只能賣麵食。

更重要的是,農水產部禁止在首爾市的餐廳內,再以石鍋供米飯,改以劃一的不鏽鋼碗子,給客人送飯。初時的統一大小是直徑 11.5 厘米,高 7.5 厘米,但由於大部份民眾對此措施大為不滿,擾民下減少外出用餐,大大影響餐廳營業,結果不少餐廳因而未有遵循有關規則,繼續如常以石鍋盛飯。

韓國餐廳點米飯時的不鏽鋼飯碗大同小異 源於國家統一政策?

有見政策未見其效,1976 年首爾市便決定進一步加強了米飯管制。飯碗的大小也重新釐定,直徑 10.5 厘米、高 6 厘米,比以前更小了。另外,政府更只允許供飯時以 5 分之 4 的碗盛飯,而客人如需添飯,只能多添半碗,否則需要另外付費。若違反這些措施,初犯將會被禁營業一個月,再犯的則會被取消餐飲業許可證。到了 1981 年 5 月,這些措施更擴展至全國統一實施。

但這些政策其實到了 1977 年以後,作用已不大,因為 1977 年韓國政府成功研發了「統一」混合水稻米,廣泛地在湖南地區種植,解決了多年來米飯產量與供應不足的問題。自此,韓國社會米飯供應已大概穩定下來,但雖然如此,那些不鏽鋼碗子卻繼續保留下來,成為了韓國餐廳慣常採用的盛飯器皿。

只是,今天流通在市面的不鏽鋼碗子,其實卻比昔日 70 至 80 年代的更要小,直徑 與高只有10 厘米和高 4.5 厘米。究其因由,原因是現在不少客人都會吃剩飯,為了減少浪費,餐廳便改良了碗子大小,避免製造不必要的食物垃圾。
---
報導來源:https://bit.ly/33v4LcF

 

文章轉載自 Steve Chung 鍾樂偉 facebook 粉絲專頁